伊宁见闻
发表时间:2015/11/5 8:59:21来源:网络转载浏览量:6650
8月18日
一大早赶赴北京机场,经4个小时的飞行12:00到达乌鲁木齐,机场出港行李提取处旁设有十余家旅行社接待展台,每个台后的小姐、大妈们争相叫喊送旅客免费地图。可能是机场规定不允许他们走出台子,所以拉客只能以声音代替动作。几十人依次往你手里塞地图,那场面确实“壮观”,真有些共产主义的味道。随便领了两张地图看看,纸上除了乌市地图外,主要是旅行社的参团广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吧。来到在机场候机厅,转机直飞伊宁。因还有3个多小时才能办乘机手续,发愁如何度过这一段时间,抬头看到三楼有“百富烤霸”快餐厅,呵呵,连吃带休息都有了。上楼点了些快餐当作午饭,边吃边看地图消磨时光。烤鸡翅略带几分新疆特色,味道不错。从这顿开始,以后几天要与新疆饭为伍了。
熬到了登机时间,办登机手续安检后没多久便开始登机。乘客上齐后,提前15分钟起飞。见多了飞机晚点,提前起飞还是第一次遇到。疆内航班是南航垄断的,也许这是垄断带来的好处吧!
来到新疆,首先要建立时差概念,尽管新疆也用北京时间,但时区比北京晚两个小时,伊宁更长些。飞机降落在伊宁机场,虽已下午5点,其实还是晌午时分。机场可以用袖珍来形容:就一条跑道,且与候机厅相距不到100米,下机直接步行出站,比我曾认为是国内最小的版纳机场还小很多。出机场不一会儿,同机乘客转眼都找不到了,不知他们是怎么走的。机场外只有两辆出租车,我们三口人是唯一打车的旅客。机场坐出租很容易被宰,何况又是这么边远的地方,于是小心谨慎地上了车。司机是一位40开外的汉子,姓周,回族,聊了几句觉得人挺厚道。老周很理解刚到新疆的游客无安全感的心理,所以说话、做事都尽量给对方一种安全感,是个不错的人。路上说起担心出租车宰客的事,他笑着说在伊宁这方面尽管放心,很难有这种事情发生。两三分钟后车子进入市区,伊宁虽为边陲城市,但除了多些穆斯林建筑外,与内地基本没什么差别,市容整洁,比想像的好很多。10分钟后到了预定的宾馆伊犁特大酒店(★★★),车费10元,顺便问了下包车去赛湖及霍尔果斯口岸的价钱是300元。这两个价钱都与攻略相吻合,于是要了老周的电话,准备包他的车去赛湖。商定早上出发的时间,7点可以吧?周师傅很诧异:太早了吧,9点这边的人还未必起床呢—忘了时差了!OK,就9点吧。初到新疆,初次与当地人接触,心中的忐忑、戒备占了很大成份,但伊宁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不错。
宾馆是特意选定的,距红旗夜市和汉人街百米之遥。安置停当已近6点,如果是在北京的话,现在已下班回家休息了。早上从家出来,马不停蹄已赶路12小时,可还不是休息的时候,伊宁夏季每天的日照时间长达16小时,按照内地阳光判定时间的话,现在正是下午活动的时间,何况我们还有“任务”。
随身带了近万元现金,那主要是为喀纳斯之旅准备的,安全起见寄存在了宾馆前台的保险箱。一身轻松地去逛汉人街。汉人街,相当于北京的秀水街或万通小商品市场吧,只是商品全部是维族产。街上几乎完全是维族人,怎么叫汉人街呢?怀着忐忑的心情置身在维族人与维族商品构成的环境中,动作语言都处处小心,但走过百米之后,这种感觉便因祥和的氛围而彻底消失了。与通常的市场相比。这里没有吵人的吆喝,没有人挤人的不爽,更没有生拉硬拽的做生意,慢悠悠地逛着,瞧瞧这,看看那,感受着异域的风情,那真是宜然自得。在一个维族老人的小摊上,看到了传说中的卡瓦斯。1元1杯,入口甜、蜜、清、鲜,略带啤酒味,一个字:棒!摊上有维族自制冰激凌,很不起眼,为哄儿子高兴,顺手买了一筒来吃,这东西在家根本不爱吃,没想到尝了一口才知险些错过了美食,奶香浓郁、清爽可口,甜而不腻,内地那些早已商品化的冰激凌味道完全不可与之同日而语。还是那个字:棒!如果说卡瓦斯的甜美是意料之中的话,那么维族冰激凌完全是意外收获,因为攻略上好像并没有人特意强调它。从此之后,这两种东西便成了我们逢卖必买的零食。向摊主大爷问去伊犁河大桥怎么乘车,老爷子普通话不好,连比话带说,见我们听不太明白,很是着急,好像问路的是他自己。最后我们只好装作明白了免得让他着急。
再往前走,见街边小铺门口摆着满满两大盘的四方形烤得圆鼓鼓的面食,色泽金黄色煞是好看,原来这便是大名鼎鼎的“烤包子”。5角一个,咬一口肉香四溢,顺嘴流油,味道香极。维族店主不太懂汉语,于是竖起大拇哥夸他的包子好吃,但老兄面无表情,只是瞪大眼睛看着我们,也许他在想:这么普通的东西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去伊犁河大桥看落日的是今天的主要安排,乘车就在不远处的拜拉图清真大寺对面坐维族小巴(1.5元)。车上维族司机、维族售票员,还有一车的维族大爷大妈,只有我们三个汉族人,感觉既新奇又刺激。儿子近1.40米的身高仍收半票,这使我很自然拿这与北京地铁对比(1.1米以上全票),好感又多了一分。车了向驶入市郊,在几个维族居民区中穿过,不久到达大桥。
时间已过八点,太阳依然当头照耀,桥头卖熏衣草小贩告诉我们日落要等到21:30左右。向他买了两包熏衣草,回到家中后放到衣柜里,半年之后仍然香气浓郁。桥头热闹得很,除当地做生意的小贩外,还有大批的本地市民与外地游客。见有羊肉串摊,过去先解解馋再说。摊上除了烤串还有馕卖,馕夹羊肉串是一种更酷的吃法。回族摊主大哥很友善,见我们是从遥远的北京来旅游的,话也比较多。LP、儿子想自助烤串,摊主热心指导,想给他们一起拍张照片,他却善意地躲开了。摊上还有一个忙碌着的童工“小伙计”,一问才知是是摊主四年级的小儿子,正值暑假便在这帮爹妈看摊干活,问他什么也不说话,只是不时用好奇的眼光看着我们。吃罢烤串,再去桥头冷饮摊。两个维族老人正坐在那边聊天休息。走过去与老人共坐在长凳上,品着卡瓦斯,吃着冰激凌,悠然自得,实在太美妙了!
LP和儿子去了不远处儿童乐园,留下我一个人漫无目的的在河边闲逛,等待落日时刻的到来。不一会儿桥上传来维族特色的音乐锣鼓声,一对儿盛装的维族新人在众亲朋好友的簇拥下从桥上下到河边 — 这便是传说中的桥头维族婚礼仪式。新娘美丽动人,身披婚纱恬静地坐在事先搭好地帐篷中,引来无数游人围观拍照,而老公因忙于应酬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期盼已久的落日终于到来,美丽无边,那是真正的“长河落日圆”。找好最佳位置,按下快门,用相机留下这一精彩时刻。日落速度极快,不一会儿只剩下半个日头,试图从高处继续追逐落日,急忙跑上大桥,但已不见其踪。从桥下找到LP、儿子,返回到公路上,这时又一对维族新人被众星捧月般走下桥来 — 真正的仪式要等到日落以后。
虽地处市郊且已是傍晚时分,但公路上依然车水马龙,甚至还有交警忙着维持秩序。去市区的车多得很,打辆车回人民广场,维族司机见我们是北京人,犹如见到老乡般地给我们讲起他曾在北京打工的经历,“天涯若比邻”啊。广场边的红旗夜市已开张大吉,灯火辉煌,人气旺盛。所谓夜市,实际上是广场东侧沿街各饭馆摆在露天的摊位。好像当地人更喜欢露天就餐,饭馆里反倒人不多。这里卖的是绝对正宗的维族食品,除传统的烤肉串、抓饭等之外,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小吃。摊主自然全部是维族,一般的交流还可以,但对于那些各色小吃的汉语名字却一概不知,只好看着样子点,吃了一顿糊涂饭。夜市上有切开的西瓜卖,40公分长的一角只要5角,甜得不行,这样好吃的西瓜在北京很难吃到,而1元的价格更是想都不要想。饶是如此,第二天跟周师傅说起时,他说这也贵了,这个季节一个十几斤的西瓜也才2-3元。
人民广场此时人流如织,正是最热闹的时候,看了看时间,11:30过了。从早晨到现在折腾了18个小时,因为时差和精神兴奋,浑然不觉得疲惫,考虑到这只是游玩的开始,大头还在后边,于是回宾馆休息。
8月19日
早上8:00被闹铃叫醒,匆匆收拾停当后立即到餐厅吃早餐,还是过了约好的9:00。老周早已在外等候,见我们出来调侃道:“昨天说9:00你们还嫌晚,迟到了吧。”伊宁市真是小得可爱,几分钟后车子已出市上了公路,老周变魔术般地拿出了一串葡萄,说是自家栽的,给我们尝尝鲜。边吃葡萄,彼此话也多了起来,山南海北后自然会落到维族上。老周会讲一口流得的维语,并不是因为好学,而是小时候上学时回、汉学生如果不会维语的话经常遭维族同学欺负,不得不学。在新疆汉、回关系更近一些,甚至有汉回一家的说法。从他那儿了解了很多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伊宁2.5反革命暴乱的惊心动魄场面,伊宁现在的稳定来之不易啊。车行不久遇交通管制,因为有高官的车通过,这也险些给我们的行程造成影响,特权在新疆屡见不鲜,我们十天里就遇到了多次。
经过霍城,老周特意从县城中穿过以便让我们参观市容。县城建设有序,学校、医院等一些公益设施都是江苏援建的,县长也是江苏人,边远的县城其实与内地并不那么遥远。过了清水河,很快进入峡谷地形的果子沟。公路向沟内延伸,两旁山势平缓、植被茂盛,片片的针叶林依山分布,远处的雪峰反射着耀眼的阳光,景色壮丽,气势非凡。8月下旬地上的草已变黄了,风景打了些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