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是古丝路的重要通道。中国的古代文明,伴着驼铃马帮,由这里走向西方;西方的古代文明,亦由这里来到中国。唐玄奘取经回国;途径这里,逗留数日,对当时我国西域在这里建立的城帮国"朅(qie)盘陀国"进行了考察,于《大唐西域记》中,以《朅盘陀国》为题,记录了当时塔什库尔干县的文明。
今天,314国道直通口岸,沥青大道飞旋于千山万壑之间。往来人员,不必在担峭壁之陷,却有峰回路转之趣。这里已成为中国经济、文化交往的桥梁,成为连接友好邻邦的纽带。
红其拉甫口岸自1978年重新开放边境贸易以来,截至1986年向第三国开放,进出口总额达到4.4亿元人民币。1986年对第三国开放后,这里的中外往来人员逐日增加,外贸交易日趋活跃。我国的机械纺织,瓷器服装、日用百货等从这里远销,国外的头巾披肩、卷烟药品等从这里东进。每年平均进出境人员2万人次,进出口货物2万吨左右,来自世界各地的104个国家和地区的40万人次曾在红旗拉普出境、入境。
仅2000年,出入境人员就有21700多人次,进出口货物2万多吨。参与外贸活动的,境外除巴基斯坦外,还有中东、南亚、欧洲各国;境内亦有内地不少省(区)。
另外,边境民间贸易也迅速发展。喀什成了当地人、和田人、阿图什人,以及内地人与巴基斯坦和其他国家人民进行民间交易的场所。
红其拉甫口岸的开放,给古丝路商埠喀什带来新的繁荣,也给塔什库尔干带来了新的变化、新的生机。半农、半牧的塔吉克农牧民历来羞于言商。
自口岸开放以来,塔吉克人也开始走向街头、走向市场,学习做生意,结伴闯市场。早些年,塔什库尔干县城只有一条街,除一家象住户的国境商店外,没有商店、没有饭馆、更没有宾馆。现在,没用几年,就在口岸附近变戏法似的出现了十字街头。大街两边,饭馆生意十分红火,商店相连,各地商旅纷至,更有几家宾馆鹤立鸡群,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繁荣。
红其拉甫口岸带动着所在地的经济,更影响着将来。
历史意义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在靠近中巴边界地区大约近300公里的路段,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越是靠近中巴边界海拔就越高。2008年12日中午,16辆满载巴基斯坦人民对中国人民深情厚谊的帐篷车队抵达了中巴边界的红旗拉普口岸。
喀什行署在这里举行了简短的交接帐篷仪式。边境哨卡
边境哨卡
巴基斯坦全国灾害管理委员会主席法鲁克将军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满怀深情地说:"这是我第一次踏上中国国土,尽管我们只在中国境内三公里处逗留一个半小时,但这一个半小时见证了中巴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我们的帐篷爬上了4703米的世界最高口岸,这个高度实际上一般的直升飞机都飞不到,也就是说,我们等于把3500顶帐篷一下子带到了4700多米的高空。"
在口岸等候的喀什地区行署的领导同志、解放军红旗拉普检查站的领导同志热情地接待了巴基斯坦客人。喀什行署副专员周力对本报记者说:"凡是到红旗拉普口岸的巴基斯坦朋友都给我们带来了友谊,这是我们第二次从边境口岸迎接巴基斯坦的帐篷,我们不仅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口岸进行物资交接,而且通过这里传递友谊。"
巴基斯坦北部地区政府首席秘书扎曼说:"如果说中巴友谊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的话,今天巴基斯坦通过海拔4700米高的红旗拉普向中国地震灾区运送物资已经说明了两国的友谊的确比山高,而且高得多。"当喀什地区行署的同志和中国大使馆政务参赞姚敬在讲话中对巴基斯坦政府的慷慨援助表示感谢时,法鲁克眼睛湿润了,他激动地说:"我们在2005年发生大地震时,中国给了我们多大的支援,我们又如何感谢你们。帐篷有价情无价,我们不仅是你们真挚的朋友,你们也是我们真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