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连成片,冰雪溶化灌农庄。好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是它吸引我们来到中国最大的省份,亚洲大陆的地理中心的。
在蒙古语中的“乌鲁木齐”,就是“优美的牧场”的意思,可是今天乌鲁木齐的绿化虽然办得很好,但是公路在市区内纵横交错,“马达”替代了“骏马”,优美的牧场已经成为了优美的城市,再也不适合骑马了。为此我们再次踏上征途,到乌鲁木齐南郊约80公里的地方去骑马。
我们要去的是牧场有一个汉文名字--“南山牧场”,汉化的名字破坏了它的神秘性,它位于喀拉乌成山峡谷中,应该称为“喀拉乌成牧场”或是“喀拉乌成山牧场”才对。南山牧场很大,自西向东计,可分为西白杨沟、菊花台、东白杨沟、照壁山、庙尔沟和大西沟。我们要去的是海拔2252米的西白杨沟,是南山牧场最典型的风景区。据说自唐代时起,这里就已经成为狩猎者的天堂。
离开市区不久,我们就驶进了蜿蜒在登山公路上,80公里的路程,约需要2个小时左右,公路两旁是低矮的房屋,砖房之中夹杂着少数的土房,是哈萨克人的。早期的哈萨克人是属于游牧民族,今天也一样,但是他们的游牧是属于垂直游牧,当冬天来临时,他们会将他们的牲畜赶到山下来过冬,当山上春暖花开、牧草肥美之时,他们又会将他们的牲畜赶到山上去放牧。因此,可以说他们有两个家,半年在山上住毡房,半年在山下住平房。
进入沟谷,清风清风拂面迎来,虽不闻鸟语,但却见山中肥美的草地和星点的鲜花,路旁是常流的溪水,溪水之旁是浓密的针叶林,好一幅高原景色。我们开始看见零星地哈萨克人的毡房,现在是夏季,他们离开了山脚下的平房,到山顶来放牧。经过了一片毡房集聚的草甸,汽车驶进了停车场。在这里热情的哈萨克小孩争相给我们送来马鞭,至今我还搞不懂,到底是我们的钱包吸引了他们,还是草原人的性格造就了他们天生的好客?
“骑马,看瀑布,骑马,看瀑布!”一个小孩边送马鞭,嘴里边这样喊着。
西白杨沟的深处,有一处闻名遐尔的瀑布,虽然落差只有40余米,宽度大约也只在2米左右,论高度不如吊水楼瀑布、论宽度不如黄果树瀑布,但是可以从下游洁白纯净的溪水看出,它的水质肯定不比前二者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处。只是它没有名字,有人称它为“南山瀑布”,太随便了!也许,应该叫“白杨沟瀑布”,除了可以体现它的地理位置,亦包含了说明它有银白色的水花。
去看瀑布除了坐骑马,也可以选择坐马车。然而只有选择骑马,才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少数民族地区来旅游的特色。骑马,比骑脚踏车、摩哆车(中国称为摩托车)简单许多,不到半小时您就能学会,你只要能够在马背上保持平衡,并记得走时坐而奔时站就可以了。跨马而上,转过了一条小径,前面是一条淙淙流水的浅水小溪,挥动马鞭,喊一声:“夹”,马儿涉水而过,我进入了云杉林中,树木参天,偶尔可见羊群在山坡上吃草、悠闲的老人在毡房前或含饴弄孙,或盏茶聊天,我仿佛进入了悠闲的天堂,这里没有喧嚣的车辆、没有速行的上班客,偶尔可见不知名的鸟儿,在杉树的枝干间来回跳跃。真希望时间就在这里停顿,或者我也成为牧民,到这里过着充满遐趣的人生。
为了驻足观赏如此美景,赶紧拉紧缰绳:“吁”,这是我在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上学的,可是南山的马儿硬不吃这一套,越拉越走,我还试过了“呼”、“哈”、“哗”、“哇”都不行,最后只好拉到山坡上的灌木从旁让它吃草,它才勉强地停下稍息片刻。就这样走走停停,我们来到了“停马场”,顾名思义是停靠马儿的地方,白杨沟瀑布就在不远处,虫声鸟声水声声声入耳,山岭上是排排直立的云杉。珍贵的是,当地人没有让它们进行文化包装,不叫“迎客杉”,也不叫“笔直杉”。这才是自然,自然就是美!
“奔流直下三千丈,疑是银河落九天”,只有借用诗仙李白的诗才能够形容白杨沟瀑布,它就好像一缕白幔,从山顶直挂到山脚下,溅起的水花洁白如雪,沟谷里的弥漫着让人清凉的云雾。隆隆的瀑布声不绝于耳,虽然见人,但这是一个听不见人语的境界,瀑布声、流水声,偶尔近处还会传来蛐蛐声,大自然的乐章奏起了,这样的交响曲同样没有文化的包装,除了自然,还是自然。
这是一个叫人乐而忘返的世界,如果不是肚子里敲响了“退堂鼓”,我还舍不得离开如此迷人的神仙景色。按原路返回,有人正在抱怨没体验策马驰骋的感受,我们又能来到一处毡房的集聚草地,看见几个哈萨克的小孩在牵马戏耍,风趣的戴师傅:“唉!骑你的马跑一圈,可以吗?5块钱”,小孩懵懵的眼神望着我们这群不熟之客,老半天才点了点头,五块钱对这里的小孩而言也许是太多了,看样子他们还不到10岁,红彤彤的面颊,如珠般的眼睛,典型的哈萨克小孩。拉了一个年级较小的,给他在毡房前照张像,他高兴得回去把这个消息告诉妈妈,也没有打算告诉我他的地址,或向我索要一张冲洗出来的相片。
这里有清醇的水、清净的山、旷蓝的天,以及纯朴的人。这里的一切一切都是叫人流连忘返的。
States have problems by
payday loan process you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