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旅游攻略,哈密游记
据资料记载,哈密维吾尔族首领额贝都拉摆脱准噶尔部归附清朝后,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秋进京,第二年返回时,从京城请来了汉族工匠设计修建王府和回城,费时七年峻工。王府既体现了伊斯兰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又融合了汉族建筑艺术的特点。土墙高台,琉璃瓦顶,飞檐斗拱,园林交错,是当时新疆境内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一座宫廷建筑。后又经过几代回王的修缮加工和经营扩建,成为一个宅园相连,宏伟壮观的园林建筑群。
王府于1864年遭阿古柏叛军烧毁,继而又遭陕西回民义军掠夺。虽然在光绪八年,九世回王对王府进行了扩建和翻修。然而在1931年,这座有二百年历史的回王府最终被暴动的人“付之一炬,夷为平地”,有数百年历史的“贮藏经典之库”也随大火化为灰烬。
现在的哈密回王府是哈密市委、市政府于2003年开始筹建的。是一个以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旅游景区。目前,一期工程“王爷台”已竣工。据介绍,里面除了仿古建筑,还有餐饮,娱乐等功能。
古话说,“沧海桑田”。俗话说,“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都是讲世间万物是变化着的。佛教又讲因果报应,讲轮回。我们的伟大领袖也说“不破不立”,说:“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眼前屡建屡废,屡废屡建的王爷府,不就是这部文明史的一个标本么?
我望望远处雄伟漂亮的“王爷台”,看看标出的门票价格,一时拿不定主意要不要进去体会一下“破、立”和轮回。在得知回王府,回王陵是分开经营,没有联合卖票时,我一方面庆幸哈密开发旅游“生财有道”,同时决定舍王府,看王陵。
回王陵与王府的门票价格一样。站在王府门口,能感受到王府的阔绰气派,一到王陵门口,脑子里马上就浮出杜甫《蜀相》的两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王府靠加大宣传吸引游客,王陵却凭着它自身的历史和内涵,吸引游人。
回王陵里的建筑群大致分三部分:大拱拜,小拱拜,艾提尕尔大清真寺。
“麻扎”是维语的音译词,意为“墓地”,来新疆的人都知道。“拱拜”不知是不是音译。是指伊斯兰教大教主或是王公、圣人墓地上修建的纪念性建筑。如果望文生义,那就是结构起拱,用来给人祭拜的一组坟墓上面的建筑。
1867年,七世哈密王伯锡尔维护清朝的统一,被闹分裂的“清真国”叛逆所害。翌年被清廷追封为和硕亲王,并拨款为其修建了王陵,就是大拱拜。大拱拜是回王陵的主体建筑。
这是一座伊斯兰式的长方形穹顶高大建筑,四角塔柱撑立,圆尖拱顶用绿色疏璃瓦覆盖,外壁以蓝花祥云和绿花祥云白底琉璃砖镶砌,鲜艳夺目,流光溢彩,尽显王者气派。拱拜四角为圆柱形,正门两侧圆柱中空有台阶盘旋而上,可达墓顶。墓内埋葬着第七代回王伯锡尔及其大小福晋、第八代回王及王妃、王族人员40人。
我们进大拱拜参观时,正巧有导游带着一个团队进来,于是听导游云里雾里讲解一番。我把大拱拜与在喀什看的香妃墓比较了一下,外观上香妃墓更大,更壮观,内部安放坟墓的形式却基本一样。我不懂考古,对各种墓葬更没有研究。看了大拱拜和香妃墓后,知道了伊斯兰教的王陵是长条圆柱形的坟包上覆以彩帛,直接就在原地修建拱拜,拱拜把大大小小的坟包都罩在里面,与北京十三陵等帝陵完全不同。
亭式木结构的小拱拜在大拱拜南边,原有五座,东西排列,现在完整保存下来的只有两座。东部一座是九世回王生前为自己修的。拱拜上部为八角形飞檐斜坡顶,下有圆柱支撑;中部为四坡水屋顶;下为方形砖室建筑,将墓室罩在其中。室外飞檐起脊,雕梁画栋,八角攒尖顶,俨然中原屋舍;墓室为伊斯兰式的穹隆顶;拱拜顶外观又具有蒙古式盔顶风格。中原文化、蒙古文化和伊斯兰文化融合在一座拱拜上,别具特色。
到新疆后见得多而且抢眼的建筑是清真寺。回王陵边的艾提尕尔大礼拜寺,土木结构,平顶宽阔。中央高耸着宣礼塔。礼拜寺顶棚有108根雕花木柱支撑。寺顶彩绘图案,开有天窗。寺内墙壁粉白,上书《古兰经》文,周围饰以花草。可以想象,当伊斯兰教重大节日时,数千信徒在寺内、外一齐虔诚礼拜,是多么震撼人的场景。
清真寺与大、小拱拜交相辉映,风采各异。再加上绿树成荫,古墙围绕,建筑独特,庄严肃穆。不仅我们视为游览观赏的胜景之地,也为专家学者的研究看好。穆斯林们则送给回王陵一个好听的名字“阿勒同勒克”,意思是“金色的圣地”。 States have problems by
payday loan process you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