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预约热线:400-696-2399
首页 ->旅游攻略 -> 繁华往事如烟云——吐鲁番木头沟
繁华往事如烟云——吐鲁番木头沟
发表时间:2015/11/5 8:59:21来源:本站浏览量:4131
木头沟位于吐鲁番盆地中部,发源于天山博格达峰,经由南坡砾石和黄土地带,穿越火焰山,流向吐鲁番的二堡、三堡乡,全长不过百余公里。木头沟水现在的流量极小,穿越火焰山时,宽度不足2米,较玄奘当年凭舟楫渡河并连马带经跌入水中时要更轻松逾越。
  木头沟谷胜金口
  历史上,木头沟的水涵养了高昌绿洲,使得高昌故城光照千秋。
  沟水流出火焰山峡谷后,在胜金口流向了地势高敞的高昌绿洲,而胜金口也因位于火焰山谷口以及那座千年佛寺闻名天下。
  胜金口据称叫“胜金额格子”,“额格子”是突厥语“山口”的意思,而“胜金”一词据说有两种民间说法,一是古时叫“渗尽”,木头沟河水流出天山后,经吐鲁番盆地高温蒸腾并渗入沙砾,流量减少,到了胜金口几乎渗尽,因此人们叫它“渗尽口”,又因不雅、不吉利,遂改谐音为“胜金”,一直延续至今;二是当年玄奘西天取经路过木头沟,沟中水流湍急,无舟楫涉河,连马带经跌入河中,涉过河后,经卷湿透,便展开经卷在一平整大石块上晾晒。此石至今仍存于河谷口,人称“晒经石”或“圣经石”,久之,该谷口改称“胜金台”或“胜金口”。
  胜金口地处由东向西行的丝路北道间,两侧山高险峻,主峰胜金峰海拔850米,赤红金砂,巍峨壮观,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胜金口现为312国道途经之处,向西可达北疆南疆,向南可达高昌、鲁克沁绿洲和玉门关、罗布泊、楼兰,向东可达哈密绿洲,向北逾天山可达北疆大草原,历史上商贾驼队、兵车战马多经由此地。
  胜金口千佛洞
  我们原以为胜金口在胜金乡以北的山谷中,但到了胜金乡向维吾尔族老乡问询后,才知千佛洞就在胜金口下的黄石崖壁下。以往来去胜金口多次,远见崖壁下有不少的洞窟,却没留意就是赫赫有名、令国外探险家心旌的胜金口千佛洞。于是,再返回胜金口,涉过沙岸,细观这座建于唐代的千佛洞窟。
  胜金口千佛洞为高昌时期系列佛教建筑之一,当时建筑规模可与火焰山另一峡谷中的吐峪沟、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相媲美。1905年3月,勒柯克随考察队来到吐鲁番盆地,对胜金口、柏孜克里克、吐峪沟千佛洞的壁画、佛像进行了疯狂的切割、盗挖。
  攫取了胜金口千佛洞10余座寺院和2个藏经洞中保留的壁画、雕塑、写本等。这些遗物反映了婆罗米、回鹘、梵等文化艺术,而最重要的发现莫过于来自波斯、曾流行于吐鲁番盆地的摩尼教壁画,价值不菲。
  勒柯克的疯狂盗挖,就连斯坦因都看不过去,说:“德国(探险队)曾以独特的方式挖掘过(吐鲁番的遗址),并且所有地方都挖掘得很彻底……大寺院、庙宇都是用学术盗宝者的方式挖掘,简直没有使用任何考古学周密的方法。(斯坦因《考古与探险》)。”
  经历德国探险队的四次挖掘,现胜金口千佛洞仅剩洞窟10个,大多已残破不堪,如今,过往人们只能隔河相望,火焰山口空剩燕巢般的破败洞窟。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由胜金口千佛洞沿木头沟西崎岖山路向北行9公里,即可到达久负盛名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代表着高昌时期的佛教艺术,与库车的克孜尔、库木吐拉等石窟具有同样高的研究价值。从其表现的绘画艺术以及壁画上人种民族的融合来看,多反映了印度、波斯、希腊和中原文化的融合。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所在的木头沟峡谷夹在火焰山陡峭难逾的两岸崖壁下,过去湍急的河流奔腾如泻,狭窄的山路仅能容纳驴车的通行。这一地区地势的险峻和夏季的酷热,使唐时信徒们意识到在这里开凿洞窟、隐藏经卷的秘密性。
  信徒们在这些开凿好的洞窟周围建了一道围墙遮挡住洞窟,过路人往往被干旱酷热、陡峭险峻等蒙蔽,因而也不会被人们破坏。然而,斯坦因、勒柯克还是通过各种方式找到了这个处于偏僻地区的遗迹并加以大肆盗挖。
  勒柯克曾道听途说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的意思是“有绘画的地方”,实际上,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在维吾尔语中的真实意思是“山腰”。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中保存的大量壁画及雕塑、佛像,形象地反映了佛教自印度进入新疆吐鲁番盆地后的一些最基本的特征。勒柯克在此“凭借长时间的艰苦工作,成功地把这些壁画全都切割下来(共计103箱),用了20个月的时间才将它们运到柏林,整整填满了博物馆的一个房间。这些精美的壁画大多为公元9世纪之杰作(勒柯克语)。”
  我们现在看到的残缺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已是被勒柯克等人铲去壁画、佛陀宝座不见踪迹的空窟,壁画佛像前立起的罩了玻璃的图片均是从德国等地复制回来的。
  溪水轻淌的木头沟峡谷中隐藏的这一世界级文物遗址中如此美丽、精绝的艺术,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对于眼见的、开放的洞窟,人们一直怀有一种景仰。
  伯西哈千佛洞
  跨过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向东边的火焰山走去。东北方向的木头沟谷和胜金乡绿洲一望无边。
  不算陡峭的黄土崖壁上,在一条较浅的水沟两侧,矗立着伯西哈千佛洞遗址。遗址由9个洞窟和一座寺院组成,洞窟分列沟谷两侧,寺院坐落于西侧。伯西哈千佛洞寺院遗址似一座烽燧,残高5米,底座宽约20米,呈正方形,寺院面西的佛龛已残破。
  寺院后有4个洞窟,高约1.5米,宽约2米,窟口连着地面,洞窟券顶呈长方形,四面墙壁上的壁画一丝不剩,明显有切割的痕迹,有两个洞窟穹顶的巨大土块塌落,堵满洞窟后半部。
  寺院南侧黄土崖壁下的5个洞窟有4个残存的壁画,形制与寺院后的洞窟一致。观望铁门内的4个洞窟中残存的壁画,眼光照射之处精美无比,大致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相似,具高昌回鹘时期遗风。
  进入未加铁锁的那个洞窟内,仅见有3处10厘米见方的残存壁画,剩余的已被盗挖,残存的壁画用手一摸,颜色即刻脱落。窟前还筑有平台寺庙,两堵墙长、高约2米。
  伯西哈千佛洞始建于唐代,因人迹罕至、风吹日晒,土制寺院遗址剥落坏损严重,又因偏僻荒芜而无游人涉足,且无任何考古和参观的价值。
  西风古道话烽燧
  南北走向的木头沟烽燧线与东西走向的丝路北道烽燧线均建于唐代。丝路北道烽燧的作用远比木头沟一带烽燧重要。此沟为高昌通往天山以北草原绿洲的间道,因而烽燧一线并非车来人往。
  木尔吐克萨依戍堡和烽燧位于火焰山东木头沟河岸边1公里处,海拔约350米,戍堡围墙残高4米,长约18米,厚约0.5米,呈正方形,东、南、北三面有房屋遗址,西南角为烽燧,烽燧基底略呈方形,高约10米。
  据史书记载,木尔吐克萨依戍堡和烽燧盛时守兵达“拾贰人”,兼具放烽、盘查、守卫功能,为出高昌后逾天山达北庭的第一个军事堡垒,同时又起着照应丝路北道烽燧线的作用。
  乌江布拉克烽燧距木尔吐克萨依戍堡不远,约半公里,在火焰山北麓黄土台地上,木头沟从其东侧自北向南流过,东南不远处为胜金乡乌江布拉克村。在烽燧前尚有一眼泉,周围有几棵白杨树和一户维吾尔族人家的土屋。烽燧全部用黄土夯就,基底为方形,基底向上呈梯形,残高约7米。
  “布拉克”为“泉”之意,在干旱酷热、少雨、寸草不生的火焰山麓有一眼泉水,不仅令人心沁,而且惊异。
  烽燧不远处是乌江布拉克古墓群。古墓群大多已被挖掘,被挖掘后的土堆、土坑痕迹明显,高低错落于台地上。
  观古墓周围,仅有今胜金乡的乌江布拉克、艾夏等村庄,想必古时这里就是绿树连荫、稼禾繁盛、人口集中之地。
  东土墩烽燧位于木头沟河东500米处的一条北、南走向河谷中海拔约270米、高6米的黄土墩上,黄土夯就,为我们这一路见到的最小形制的烽燧,由此向西南眺望,可视火焰山麓的伯西哈千佛洞和木尔吐克、乌江布拉克戍堡、烽燧,向北即为逐渐升高的天山冲积扇地带和皑皑山顶白雪。
  由胜金乡的乌江布拉克村向天山行进的这段路是艰难的戈壁砾石地带,硕大的黑色鹅卵石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黑亮的光,像是白昼的星星,几近洪荒的戈壁滩没有一丝生命的存在,偶卷起的小股龙卷风,望着它们渐渐的聚拢、游移、最后消失在空旷的天际边。惟一的参照物是远处的天山。手握方向盘驾车感觉到一点恐慌:目标还有多远?
  大约行进20公里,戈壁滩上露出一片绿意,是挺拔的白杨,再细看,还有几座厂房,厂房背后是天山。我们要找寻的烽燧就在这附近。
  煤窑沟烽燧就在胜金乡煤窑沟断崖东侧。煤窑沟是木头沟的支流,河床遍布卵石,距天山峡谷口5公里,这个季节无水,只有不高的煤窑沟烽燧独立在河岸边。
  煤窑沟烽燧长宽还不足8米,高约6米,为土坯建筑,建筑形式由基部向顶部呈梯形逐渐收缩,有几级台阶绕至烽顶。
  沿煤窑沟向东南3公里处是七泉湖萨依烽燧。此座烽燧虽也为土坯结构,但较煤窑沟烽燧要保存的更完好。
  七泉湖萨依烽燧为方形,长宽大约8米,高越7米,底部向上呈梯形,烽顶有一长方形平台,长宽约5米。烽燧墙基厚约1.5米。
  古老的丝绸之路如今天的高速公路一直延伸向遥远的地平线。遥想当年,奔走于丝路上的各种商队的繁忙景象、军事征战的宏伟气概
Image what you more one hour payday loans direct lender option only one off.
Potential borrowers must never 24 hour loans embarrassed the website. payday loans